视觉中国供图
在目的地停留下来,坐在阳台上看看远山,骑着自行车在附近逛一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低碳旅游是顺应时代需求大势,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5月19日在云南省腾冲市举行的“5·19中国旅游日·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云南低碳旅游与全价值链可持续发展行动白皮书》,通过“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与应对,低碳旅游概念及案例,云南全域低碳旅游发展评价与展望,低碳旅游倡议”4个篇章系统阐述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倡导低碳旅行活动。
什么是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的本质是对大自然的守护,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而克制自己的行为。对于景区来说,是雇佣更多的当地人在景区工作;对于旅行者来说,是在旅行途中尽可能饮用自备水,吃当地食物,自带牙刷,节约空调,拒绝商品过度包装,尽可能乘坐火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自驾时争取多带一个人……在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文旅专家、中青旅研究院副院长葛磊看来,“尤其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一次去很多地方,看很多景点,这种旅游方式并不低碳;相较而言,深度旅游才是最低碳的旅游,在目的地停留下来,坐在阳台上看看远山,骑着自行车在附近逛一逛……”
葛磊认为,疫情之后人们更加渴望精美的、小众的、可持续的、亲近自然的、绿色的小团队旅行,而国内多个省份都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例如云南省打造的半山酒店,将酒店融合在山林、湖畔、茶园等自然风光之中;松赞酒店,不仅建造在最美的风景里,与自然融为一体,窗外或是对着人迹罕至的雪山,或是对着繁花盛开的山谷,而且酒店会带着客人去当地菜市场买菜,去高原牧场挤牛奶,去藏民家中唱歌、熬奶茶……
近期火“出圈”的淄博烧烤,其成功也并非偶然。早在8年前,淄博市就由城管局牵头发展烧烤,当时城管局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鼓励烧烤集约经营,避免扰民;第二是推广无烟烧烤,用高压静电阻断空气污染物。
低碳旅游也是一种“绿色旅游”,是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发展旅游业和保护生态是矛盾的,是互相“打架”的。那么,人与自然怎样才能和谐共处,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旅游业是否还有向前“迈一步”的空间?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宇明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他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资源变成生态旅游产品,需要做到3点:在哲学层面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科学层面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在技术层面打造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
杨宇明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文明要做好3个融合:一是旗舰物种与生态旅游的融合,用旗舰物种的社会吸引力和号召力促进社会力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例如熊猫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旗舰物种,而云南的旗舰物种有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双角犀鸟等,发挥旗舰物种的引导作用,能够号召社会力量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二是自然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将脆弱的资源保护起来,而环境承载力大的资源可以用来为人类服务。三是生态与文化的融合。杨宇明说,无论是草原文化,还是茶文化、花文化,都离不开生态资源,讲好生态故事和生物多样性故事,可以把生态资源开发成生态文化旅游产品。
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原院长、云南省政府参事叶文提出,生态旅游有3个范畴:自然生态、农业生态和文化生态。他认为,文化和自然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开的,所以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建立一整套文化体系,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懂得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共同体。
发展生态旅游既要保护自然,也要为旅行者服务,关注旅行者的便利和安全,这就需要科技和生态旅游相融合。中国联通集团文旅体育行业总经理李玲提出,发展智慧旅游,既可以实现生态保护,也可以为旅行者提供服务。例如在江西庐山西海景区,安装了全套的生态保护系统,能够对水文、空气等情况进行监测,观光塔的塔尖安装的防火系统,能够保障10公里范围内所有岛屿的防火安全。而在森林、草原、荒野等生态旅游目的地,由于没有通信数据,对旅行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就可以保障旅行者的安全。
李玲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应将旅游管理部门和生态管理部门进行有机结合,并且让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回到生态保护中,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同时还要向游客传递生态保护的理念,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学习自然,热爱自然,从而发自内心地愿意保护自然,这才是生态旅游的目的。”李玲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