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加速推进银保合作,助力“三农”、服务乡村振兴。近期,四川、北京、甘肃、河北等银保监局相继发布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文件。
从多个银保监局2023年工作部署来看,推进银保合作助力“三农”、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加强农业保险增信功能是金融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方向。
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
(相关资料图)
作为我国护航“三农”的中坚力量,农业保险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年实现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192亿元,同比增长23%,巩固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全球第一的地位。
农业保险覆盖面广、保障农户多,如何进一步通过加强银保合作,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效,成为近年来监管部门推进银保合作的重要工作。
农险增信也是银保合作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风险转移功能,并让涉农主体通过农业保险保单实现资金融通及信用担保功能,为农户增信获得信贷担保。
北京银保监局表示,将积极拓展农村合格抵质押品范围,探索丰富增信方式,可将农业保险保单作为增信参考。另据记者了解,安徽省自去年以来就在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粘合剂”作用,让保险、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资源聚合发力。在担保方面,安徽省开展“农业保险+担保+信贷”融资行动,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
农险增信堵点待疏
“对于涉农主体来说,一方面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另一方面也缺少合格的担保物,导致增信困难,在很多情况下难以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说,将农业保险赔款作为未来还款担保,能为农户增信,使信贷机构放贷更放心,从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记者在广东省恩平市调研时了解到,虽然近年来农险增信的银保合作模式推广较快,但是部分银保机构在合作中仍有顾虑。“农业靠天吃饭,受自然灾害影响风险较大,我们支行没有针对购买农险农户提供增信的服务。”某大行恩平市支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条线负责人告诉记者。
银保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李文中认为,一方面,“保险+信贷”业务模式中,针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之外风险引起的农户信贷违约风险难以提供保障,影响了银行放贷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农户的主观信用难以控制,保险公司对于开展农户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热情不足。
李文中认为,对于农户的主观信用风险,银保机构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加强信用风险预警,共同对农户进行资信审核,实现风险共担。
银保合作多样化
“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需要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体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从需求端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涉及支付、信贷、储蓄、保险和理财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类型。
曾刚认为,要继续发挥保险和农业担保体系在风险分散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银保、银担合作模式,撬动更多商业资金进入农村。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做好风险减量也是银保机构护航“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李文中认为,对于农户由于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引发违约的客观信用风险,应以保险公司为主,联合银行机构和农业农村、林草、气象等部门加强灾害预警,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