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上官云)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人早早开始分享读书心得,骄傲地晒出阅读“成绩单”;也有人感叹琐事太多,难以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写过一首《和董传留别》:董传满腹经纶,不讲究衣着,一边读书一边准备考试,物质生活的不丰富并没有改变他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资料图】
很多时候,读书的意义在于拓宽眼界,让自己能明辨是非,不去人云亦云,不会随波逐流。它难以获得立竿见影的回报,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们构筑一个丰富安稳的精神世界。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新网联合麦家、马伯庸、六神磊磊、徐则臣、李敬泽、蒙曼六位文化名家,分享优质书籍,聊一聊阅读的意义所在。多读书,读好书,与君共勉。
制图:李伊璐
麦家:只有读书,你才能发现世界的美
麦家是著名作家,著有《人生海海》《解密》《暗算》等作品。其中,《人生海海》尤其特别,既是麦家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回顾,也是对过去的一次和解。
“我的作品能够被读者喜欢,和读者分享,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作家,一心一意就想写出读者满意的作品,《人生海海》做到了。”他认为,人生需要回顾,也需要和解。我们就是从和解、回顾当中成长起来的。
麦家将读书比作精神上的粮食,很多人没有读书,可能觉得照样活得很好,但活得好的可能只是身体,“人由身体和心灵组成,身体需要稻谷、面包,心灵需要书籍。书籍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种食粮,所以,不读书怎么能好好成长?”
从个人体会来说,他觉得,读书是让心灵成长的很便当的一种方式,“只有读书,你才能发现自己、发现世界的美,不要忘记也不要停止对书籍的爱。”
制图:李伊璐
马伯庸:阅读增加人生的维度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著名作家马伯庸认为,将阅读作为人生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增加了我们人生的维度。
马伯庸著有《显微镜下的大明》等作品,《长安的荔枝》则脱胎于两句古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提到读书,他说,“每一本书都代表了作者的人生经验。读完一本书,就相当于将这位作者的人生活了一遍。读得书越多,你的人生维度就越复杂,你所见证的经验、人生就越精彩。”
制图:李伊璐
六神磊磊:书籍让心灵获得放松的机会
自媒体人、“金庸迷”六神磊磊著有《六神磊磊读唐诗》等作品。提到喜欢的书籍,他推荐了简•奥斯汀的《爱玛》,“这本书看上去很厚,但并不难读。”
他觉得,简•奥斯汀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爱玛》中的对话很多、很有意思,全书揭示了彼时社会中婚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虚伪状态,非常有趣。
在六神磊磊看来,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即如今网络上等等往往会比较喧嚣,让人觉得不清净,而书是一个特别好的能让我们收获安静的地方。
“我们拿着书,暂时远离网络与喧嚣,会让我们觉得内心平静。而且还能从中吸取知识,让心灵获得放松的机会,然后再次出发。”他说。
制图:李伊璐
徐则臣:阅读是见识更广大世界的最便捷路径
“大家可以读读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故事很好看,描写了大时代之下,顿河边上哥萨克们的生活与情感。”世界读书日之际,作家徐则臣分享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推荐这本书,和他对阅读的想法有关。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想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就必须尽力去突破自身局限,寻找一个更美好的自己、见识一个更广大的世界。
“阅读可能就是寻找自己、建构自己,发现自己和见识一个更广大世界的最便捷的路径。”他认为,《静静的顿河》是一部经典之作。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到文学之美,阅读之美。
制图:李伊璐
李敬泽:读书可以让我们与自己深入相处
人总是希望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那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读书必不可少。
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认为,我们对读书不一定要抱有功利的想法,即读一本书,就一定要从中得到什么。古人讲“开卷有益”,只要你把一本好书打开,只要你读,就是好事。
“读书不仅仅意味着求知,也可以带着我们进入一个心灵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读一本书,是和这本书的作者深入相处,同时也是和自己深入相处。”他说。
如今生活节奏很快、短视频流行,每个人与他人、自己深入相处的时间可能很少。在李敬泽看来,我们要珍视“开卷有益”的时刻,给自己留出一个“开卷有益”的时刻。
制图:李伊璐
蒙曼:读书让我们在热闹的时候静得下来
阅读能让人发现生活之美,也能让人了解历史。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学者蒙曼在《顺着历史学古诗》中,介绍了中国诗歌之美,以及古诗词反映的特定历史背景。
看完书中的诗篇,读者不仅能够喜欢上中国的诗歌,也能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更深的理解。“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非得读书?其实,读书也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是为了千钟粟,也不是为了颜如玉。”她说。
在蒙曼眼中,读书,就是让我们活得更像个人样,有更丰富的心灵,也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够让我们在热闹的时候静得下来,也能够让我们在孤独的时候走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