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古代并不是不允许寡妇串门,像王婆这样的寡妇比比皆是,那些贞烈的寡妇不出门是为了守妇道远是非。
妇女守寡是痛苦而漫长的,为了抵御难奈的寂寞和感情的饥渴,她们采取了种种的办法,甚至为自己设置了一些非人道的藩篱,试图让自己达到心如枯井、欲望全无的境界。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有的寡妇守寡后,不愿走出家门一步,尽量减少与外界的交流,特别是与异性的接触。
《明史·烈女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悲惨的事件:一位名叫李胡氏的女子二十五岁守寡,发誓终身不出家门。一天邻家起火,大火烧到她家,家人赶紧过来救她,她却把七岁男孩从门口交给嫂子,然后“抱三岁女端坐火中死”,宁死也不出家门。这样的所谓范例举不胜数,《广州府志》也曾记载过现在看来无疑让人匪夷所思一件事:明嘉靖年间,广东南海县朱黄氏,很年轻时就守寡,她“动遵礼法”,从不踏出家中大厅半步,被当时人称为“女君子”。